NTC熱敏電阻:論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
發布時間:2017/12/19 訪問人數:1863次
在信息化時代中,自然以及生產領域中信息的獲取成為一大難題,隨著不斷深入的研究與發展,傳感器登上了時代的舞臺。為了實現各行各業縱向發展,全球科技對傳感器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是其技術發展的強大動力。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傳感器將逐漸朝微型化、智能化、高靈敏化、多功能化、網絡化以及系統化等方向發展。
傳感器發展回顧
作為一種物理裝置,傳感器通常由敏感元器件組成,主要將檢測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轉換為電信號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存儲、顯示、記錄以及控制等要求。換句話說,傳感器使物體有了人體才具有的觸覺、嗅覺以及味覺等感官。
傳感器最早出現于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于提高生產效率。但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走向了全球。在這種格局下,過去屬于人與人之間的互聯網,現在延伸和擴展至萬物互聯。據業內人士預估,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業務將高達萬億,這也將是通信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黃金時代:論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
在發展的過程中,日本、美國都曾將傳感器技術列為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同時,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公布的《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中指出,物聯網時代即將來臨,傳感器技術將迎來長足的發展。
從發展歷程來看,傳感器技術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結構型傳感器、固體傳感器以及智能傳感器三個時代,且隨著傳感器與MEMS結合技術的推出,使得傳感器領域成為全球聚焦的焦點。
國內外傳感器發展對比
在傳感器制造工藝以及技術方面,美國、日本以及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處于國際市場領先地位,三國幾乎壟斷了全球70%的市場,且隨著MEMS工藝技術的不斷成熟,此增長態勢將會越發明顯。
黃金時代:論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
據了解,全球傳感器研發制造商共6500多家,傳感器種類約2萬多種,我國目前擁有1萬多種。同時,隨著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傳感器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據業者估算,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在2016-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1%,至2021年市場規模將高達2000億美元;而2017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預估為2070億元,至2021年將達至5937億元,且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2013-2016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及增長率和2013-2016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及增長率數據統計圖如下:
黃金時代:論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
2013-2016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黃金時代:論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之路
2013-2016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傳感器行業在2014-2015年出現增長放緩的現象,但是在2015-2016年迅速回升,其主要原因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以及傳感器應用領域的轉移,在2014-2016年中國工業和汽車電子領域NT溫度傳感器使用占比約42%,其中發展最快的為汽車電子以及通信電子市場。
NTC熱敏電阻主要用于溫度補償、抑制浪涌電流、溫度檢測及流量測量等。
在電子電路中,用NTC熱敏電阻進行溫度補償是因為許多元器件(如線圈、晶體振蕩器、晶體管、液晶屏等)的特性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且具有正的溫度系數。環境溫度的變化會導致電信號的偏移,用NTC熱敏電阻器進行補償后就可以使這些元件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
熱敏電阻用于抑制浪涌電流,具有線路簡單、使用可靠的特點。開關電源電路、照明電路等在開機瞬間會產生很大的浪涌電流,其峰值可達正常工作電流的10-100倍,高達數百安培。造成電子設備的失效,或整個電路和設備的損壞。利用NTC溫度傳感器電流-電壓特性和電流-時間特性,將它與負載串聯,通電前NTC熱敏電阻阻值較大,通電后NTC熱敏電阻由于電流的作用產生溫升,NTC熱敏電阻的阻值降低,在有效地抑制浪涌電流之后,NTC熱敏電阻本身消耗的功率很低,不會對正常的工作電流造成影響。熱敏電阻:http://www.shiheng.com.cn